水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前提
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如今,地球生態環境已被人類活動嚴重破壞
尤其是水污染的嚴重性尤為突出
已向人們敲響了警鐘

? ? ? 中國是現今世界13個缺水國家之一,全國600多個城市中有大約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使水質的惡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有資料顯示:我國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國75%的湖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90%的城市水系污染嚴重,南方城市總缺水量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對我國118個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調查顯示,有11個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約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體的使用功能,加劇了水資源短缺。以上這些對我國可持續成長戰略的實施帶來了負面影響。
因此水污染應該引起我們每一位地球人的注意。而現階段主要采用的水污染治理方案有化學治理,物理治理,生物治理這三種,這三種方案也代表了水域治理方式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化學治理
化學治理的原理是利用化學反應,通過改變污染物的性質降低其危害性或使污染物分離除去。本文主要分析電解法,化學沉淀法和消毒殺菌三種方法它們的優缺點。
1.電解法:利用電解槽中的電化學反應,處理廢水中的各類污染物。工業廢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可通過電解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形成沉淀或形成氣體溢出。它的缺點是,對電極材料的要求很高,電解過程中容易產生濃差極化和化學極化,增大電能消耗,增高處理費用。
2.化學沉淀法:在廢水中使用易溶的化學藥劑,進而形成難溶的氫氧化物、 鹽等,從而對廢水進行有效的處理。這種方法能夠輕松分離難溶的氫氧化物、鹽等,因此可以被應用到硫 醇廢水、含醌廢水、TNT等處理中。但是相應的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在處理的過程中會引入新的雜質,造成新的污染。
3.消毒殺菌:消毒殺菌技術主要用于水的深度處理。消毒殺菌主要是采用氯、次氯酸鹽、二氧化氯、臭氧、臭氧-紫外線等。二氧化氯用于給水處理消毒,近年來受到廣泛的注意,主要是由于它不會與水中的腐殖質反應產生鹵代烴。臭氧消毒被認為是在水處理過程中替代加氯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因為臭氧首先是具有很強的殺菌力,其次是氧化分解有機物的速度快,使消毒后水的致突變性降為最低。但是二氧化氯具有爆炸性,不易運輸,只能就地生產,就地使用。臭氧的運行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制取臭氧的產率低,操作復雜,電能消耗大,基建投資較大,運行成本高。
第二階段:物理治理
物理治理水污染有多種方法,主要包括膜工程法,吸附法。其中,吸附法由于具有多樣性、高效、易于處理,可重復利用等優點,所以備受歡迎。
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多孔性固體(吸附劑)吸附污水中某種或幾種污染物(吸附質)以回收或去除這些污染物,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的方法。在污水處理領域,吸附法主要用于脫除水中的微量污染物,應用范圍包括脫色,除臭味,脫除重金屬、各種溶解性有機物、放射性元素等。吸附法固然很好但是它也有相應的缺點。
活性炭是現在用得最廣泛的吸附劑,活性炭是用木材、煤、果殼等含碳物質在高溫缺氧條件下活化制成,它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積(500-1700m2/g)。水處理過程中使用的活性炭有粉末炭和粒狀炭兩類。粉末炭采用混懸接觸吸附方式,而粒狀炭則采用過濾吸附方式?;钚蕴课椒◤V泛用于給水處理及廢水二級處理出水的深度處理。
吸附法固然很好但是它也有相應的缺點。
1.活性炭的摻和物是灰分,它是活性炭的無機部分,幾種活性炭的元素組成,易造成二次污染。
2.局限性強,只能適合污染較輕、通風良好、不著急入住的情況。
3.處理費用高昂。
第三階段:生物治理
水污染的治理,包括內環境治理和外環境治理。外環境治理是利用自然環境凈化能力對水污染的治理,內環境治理就是對污染源的治理。
生物治理是屬于外環境治理是一種符合我國國情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廢水生物治理是利用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廢水中呈溶解態或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降解作用,對廢水中的污染物質進行轉化和穩定,從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一種處理方法。
生物治理污水的技術主要有以下八種:
1、沉淀處理法
2、水生生物養殖法
3、生物稱定塘法
4、活性污泥法
5、生物膜法
6、生物接觸權化法
7、土地處理系統
8、固定化細胞法
主要說一下其中最常用的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的優缺點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首先20世初在英國出現,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污水處理技術之一,該方法自1914年在英國曼切斯特市建成汗水試驗廠以來,已有80多年的歷史?;钚晕勰喾ǖ幕驹硎?,利用人工培養和馴化的微生物群體降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以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目前,它已成為有機廢水生物處理的主體,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缺點:對沖擊負荷適應能力差,易發生污泥膨脹,處理構筑物占地面積大,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高,管理復雜等。
2.生物膜法
主要優點:
1、可充分利用地形(舊河道、沼澤地、峽谷地),工程簡單,基建投資??;
2、可以實現污水資源化,使污水處理和利用相結合:
①農灌②氧化塘內形成藻類、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棲動物以及魚、蝦、水禽等多級食物鏈,組成復合生態系統,將污水中有機物轉化成魚、蝦、水禽,供食用。
3、污水處理能耗低,維護方便,處理成本低。
不足之處:
1、停留時間長,占地面積大;
2、處理效果不穩定,受季節、氣溫、光照等自然因素影響大;
3、防滲處理不當,可能污染地下水;
4、易散發臭氣,滋長蚊蠅,衛生條件不佳。
第四階段:智能生物鏈治水
一種廢水究竟采用哪種方法處理,首先是根據廢水的水質和水量、水排放時對水的要求、廢物回收的經濟價值、處理方法的特點等,然后通過調查研究,進行科學試驗,并按照廢水排放的指標、地區的情況和技術可行性而確定。
以上方法各有其適應范圍,必須取長補短,相互補充,往往很難用一種方法就能達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那有沒有一種更科學的方法解決污水的處理問題呢? 浙江清湖控股的專利技術——智能生物鏈治水?靶向養殖就可以做到!
清湖控股總部位于中國珍珠之鄉——浙江省諸暨市山下湖,是一家擁有豐富水產經驗,專業提供富營養水體治理服務的科技型企業,公司注冊資本5000萬元,擁有多項國家專利技術。公司擁有一支從事二十余年水環境領域研發的專業團隊,主要進行生物法原位水處理技術、畜禽糞污資源化高效利用等農業與環保領域的技術開發。

浙江省副省長孫景淼考察清湖控股

國家農業部現代化農業產業園評審組李叡主任,浙江省農業廳副廳長葉新才考察清湖控股

2017年6月,CCTV13新聞聯播報道清湖
2019年5月,央視宣傳片《長江序曲》報道清湖
2019年12月,央視《逐夢年代》主持人朱迅訪談清湖董事長郭偉鋒
2020年5月,郭偉鋒董事長參加兩會特別報道,《 連線中國》訪談

什么是智能生物鏈治水?靶向養殖技術?
它是根據水質指標要求,以智能生物鏈靶向投喂系統為依托,模仿自然界水生態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原位水體建立一個穩定的純生態食物鏈系統。技術主要有四個階段
1.食物鏈:通過智能生物鏈靶向投喂系統管理后,把污染源中的氮磷物質快速轉換成食物鏈源頭的有益微生物菌、藻。
2.智能投喂:通過智能投喂系統根據水質指標,模仿自然界水生態的自我修復功能,在水體建立一個穩定的純生態食物鏈系統。
3.自我凈化:依托河蚌天然微米級凈水器的凈化能力,合理配比投放等量級水體生物
4.變廢為寶:通過貝類、螺類、魚類的定期循環捕放,快速把有機營養帶出水體,以達到治水目的
對比傳統治水方法智能生物鏈治水的優勢非常明顯
1.設備以及工程施工水質養護費用顯著低于傳統治水,性價比高
2.比傳統治水的治理面積大。大,中,小型河流,湖泊,水庫等都可以治理
3.傳統治水治標不治本,但是智能生物鏈治水將劣Ⅴ類水質長期穩定在Ⅲ-Ⅳ類水
4.資源利用率高,傳統治水方法治水年限只有2-3年,而智能生物鏈治水可以維持15年以上!
2018年杭州市拱墅區南港河藍藻大爆發
2018年9月清湖控股在杭州南港河實施了富營養水體治理項目。
2018年10月,南港河水體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有了顯著降低。
2019年4月, 南港河水體各項指標達到Ⅲ類水,并持續保持至今,水體感觀治理效果明顯,水質清澈。

2020年4月杭州紅旗河片區水質長效提升治理
公司開始拱墅區紅旗河片區富營養水體治理工作。經過三個月的治理,圍區5條河道由原來的五類、劣五類水質提升為lll-lV類水質,并穩定至今,紅旗河片區被成功評選為省級美麗河湖。

2020年8月杭州紅旗河片區萬尾魚苗放養
清湖聯合拱墅區治水辦、區河湖志愿者們,一起進行了萬尾魚苗放養。得到了區政府、杭州各新聞媒體的一致好評。這一舉動標志著清湖提出的:水生態多物種原位修復,順利進行。

2020年10月杭州余杭塘河片區項目進展
2020年10月北控集團杭州余杭塘河片區44公里河段長度、22條河道,與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水體富營養治理工程順利展開,預計于2020年12月底,設施設備基本鋪設完畢。

|